1970年代
在上世纪70-80年代关于葡萄酒的故事
葡萄酒存在与这个世界上其实是有几千年的时间,但是葡萄酒之后这几百年才开始发展,并且成为世界几大酒款之一,也给国人的生活带来这至关重要的位置。在上世纪7、80年代里,葡萄酒就已经每天都在诉说着故事了。
在《五十年焕然隔世看世人葡萄酒口味的变迁》中我们回顾了上世纪50和60年代人们喜爱的葡萄酒类型。那么,在70-80年代,人们又喜欢什么样的葡萄酒呢?这一时期又发生了哪些意义深远的事件呢?
1、70年代——“蓝仙姑”与巴黎审判
70年代的澳大利亚堪培拉(canberra)野餐:奶酪、洋葱泡菜以及纸盒装1981年干红葡萄酒。
70年代的欧式野餐:法式长棍面包、咖啡、葡萄酒等。
纸盒包装技术自从1965年被发明以后就迅速占领了新世界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饮品包装市场。到70年代,纸盒装葡萄酒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峰值,但是品质却不敢恭维,这其中不乏大品牌,如美国的科达克(coldduck)等。柯达克是一种廉价的半起泡葡萄酒,采用康科德(concord)酿造。而在低端这一点上,德国品牌“蓝仙姑”甜白(bluenun)似乎不亚于科达克,其在70年代简直风头无两。就连优质葡萄酒鼻祖的法国也不曾幸免,其南部出产的以佳丽酿(canignan)为主酿酒葡萄的红葡萄酒也是相当低劣。
不过,即便在如此嘈杂的年代里,还是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件。1976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一场法国葡萄酒与美国葡萄酒盲品对决中,加州葡萄酒一炮而红,一举奠定了其在世界顶级葡萄酒产区中的地位。你可在电影《巴黎审判》(thejudgementofparis)中回顾这场世纪之战的精彩对决。
2、80年代——软木塞污染与葡萄酒添加剂问题
1982年,英国伦敦的一间葡萄酒超市。
美国香桐酒庄(domainechandon),正在喝酒的两位加州女性。
80年代的红葡萄酒往往都稍稍偏于桃红色。
80年代对于葡萄酒业来说是丑闻缠身的年代,不过反过来看,也正是这些丑闻的曝光才得以将葡萄酒业的规范奠定下来。1982年,软木塞污染(cork-taint)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而在此之前,从未有人知道葡萄酒中不悦气味的来源,更没人知道这一切都在于那些软木塞上。
而1985年的奥地利葡萄酒丑闻则把葡萄酒添加剂这一问题纳入到了人们的审视。1985年,奥地利酒庄被控告将乙二醇混入其葡萄酒中。尽管无人直接死于这一有毒添加剂,但是公众却愤怒了。人们恍然大悟,原来大家都认为用葡萄酿造葡萄酒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所谓的葡萄酒中却添加了如此多的添加物。从那以后,葡萄酒界逐步建立对葡萄酒添加剂如二氧化硫、糖、葡萄汁、鸡蛋蛋白等的使用规范。
不过,80年代也是高品质葡萄酒高产也最受关注的年代。这一时期,葡萄酒成为珍品,进驻各大拍卖行如苏富比和佳士得等进行拍卖。而1985年的那次拍卖估计是最轰动的。在那次拍卖会上,一瓶据说是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thomasjefferson)拥有的葡萄酒被福布斯家族以100,000美金的天价拍得。
在上世纪70-80年代关于葡萄酒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在这时候中国的改革才刚刚开始,人们对于葡萄酒的认识有限,也有比较少人喜欢喝葡萄酒。在之后40多年的发展历程里,中国葡萄酒如光速一样发展迅猛。
热点信息
-
葡萄酒存在与这个世界上其实是有几千年的时间,但是葡萄酒之后这几百年才开始发展,并且成为世界几大酒款之...
-
20世纪70年代是勃艮第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在这十年,勃艮第葡萄酒的市场迅速扩张,顶级酒庄出品的酒款受...